close
戴彰紀30歲後,便以投資亞洲房地產為主業,只要人不對、環境不對,他就出場,避免重傷,他形容:每次投資,都像戴著「鋼盔」。
 
看夥伴人格:股東不老實,他中止合作
讓戴彰紀印象深刻的,還有二○○四年投資四川土地。當時他判斷,中國沿海房地產漲很多,內陸一定會被帶動,在朋友介紹下,他獨自赴四川成都,和一群當地人合夥投資都江堰土地,準備蓋房子。結果,成都房價果然一路上揚。但此時,他發現合夥的股東變了,有人開始買LV包、有人換新車,加上每次開會討論事情,觀念格格不入,讓戴彰紀感覺不對。因為他過去幾次投資失敗經驗,原因幾乎都來自於「人」,讓他對人特別敏感,他重視合作夥伴的品格,大過能力。曾經合作過的一位租車業的夥伴,雖然能力很好,但拋妻棄子;最後果然讓他賠錢。因此,他得到教訓,連妻子、小孩都不要,只顧自己的人,不會對其他人好,會讓你有賠錢風險。

在投資土地時,也碰過一位股東,明明每坪五萬元,卻騙戴彰紀要七萬元,成交後才發現自己買貴了,雖然後來用每坪十萬元賣掉,並未賠錢,但他也發現人性的貪婪,會是投資上的風險。因此,投資四川土地時,當他發現股東們在獲利尚未落袋,就開始花大錢,甚至拿了不該拿的錢時,他當下就決定走人,因為他認為,和這樣的人繼續合作,一定會賠錢。為了全身而退,避免大家撕破臉(什麼都沒有),他用市價一半的價格賣掉他手上股份,當時房價持續上漲,大陸股東看到他用這麼低的價格賣出,大家搶著接手,他很快小賺出場。戴彰紀說,赴四川投資時,朋友幾乎一致勸阻:「風險很高,你會斷手斷腳!」而他因為看好四川房地產,仍然決定一試,不過,「我是戴著『鋼盔』(警覺心)去的。」因為到陌生地投資,雖然看到商機,但他隨時保持警覺,留意影響投資成敗的人與事,確保自己全身而退。

「投資好像騎單車,騎越順要越小心,不然很容易翻車。」台北旅店集團董事長戴彰紀說。戴彰紀這輩子只做過一份工作:在匯豐汽車賣小貨車。為了找未來的路,他嘗試著投資各種行業,和汽車業相關的行業他幾乎都投資過,但幾乎全部都不成功。「失敗的投資,十個手指都算不清。」後來,投資房地產才開了竅。他和朋友在淡水重劃區買地,和達新建設合蓋房子,房子蓋好後,剛好碰到一九八一年台灣房地產起飛,沒多久以一倍價格賣掉,因為賺錢,讓他對房地產投資信心大增,「這就是我要的行業。」於是,陸續將資金轉到房地產,「房地產」成為他三十歲離開匯豐之後的主業之一。

看投資環境:政局不穩,他在高點出場

戴彰紀喜歡到處旅行。約在一九九○年,他去泰國玩的時候,發現當地的房地產相當便宜,有了台灣經驗,他判斷泰國房地產會漲,加上當地有親戚在,便決定赴泰國投資,也把全家人搬到泰國。在當地華僑介紹下,他和幾位台灣股東在曼谷買下一萬坪土地,地段相當於台北的信義計畫區。

一、兩年後,土地價格果真上漲,股東們都很開心,不過,住在當地的戴彰紀,對泰國政局不穩有危機意識,評估「漲勢」不會持續很久,應該「走人了」。他告訴台灣股東:「賺夠了」、「泰國政局不穩」,企圖說服大家出場;但是當時行情正好,股東不肯下車,但他堅定「非賣不可」的立場,告訴股東:「誰在第一線啊?是我耶!」最後,股東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同意。站在第一線,是戴彰紀的態度和方法,因為這樣才感受得到市場的脈動,掌握那五%的風險,這也是他每一次能全身而退的重要關鍵。土地賣掉三個月後,泰國爆發不流血政變,民選政府被推翻,曼谷全面戒嚴,泰國持續幾年的股、房榮景,畫上句點。

 看員工心態:無功想受祿,他賣掉公司

戴彰紀說:「投資,進場容易、出場難。」因此,「不對的投資,我一定不計代價馬上砍!」四川投資用市價一半殺出,另外還有一筆高科技公司的投資,讓戴彰紀印象深刻。有一年,幾位年輕人離開飛利浦,打算創業,由於宣稱他們擁有某種晶片技術,讓他很有興趣,便出資八百萬元,為他們成立一家新公司;沒想到,產品還沒研發出來,這群年輕人居然向他多要乾股(不用出錢的股份),他心生警覺,他想,公司還沒上軌道,他們就要求自己的利益,於是,在年輕人提出要求的當天下午,他用一元把這家公司賣給他們,認賠出場。

結果,過了十年的現在,這些年輕人的「晶片」還是沒有開發出來。

二○○五年在台灣投資喜瑞飯店,之後,陸續投資老舊飯店,改裝為平價飯店,在台北掀起平價飯店熱潮,戴彰紀說,如果過去哪些投資有個大閃失,他不可能有足夠資金,投資現在的六家飯店,及未來將陸續開張的平價飯店。戴彰紀喜歡冒險,敢去大家不敢去的陌生地投資,表面看來天不怕地不怕,但是只要人不對、政府不對、氣氛不對,即便再好賺,他也一定先出場。養成從投資環境、投資夥伴中挑毛病的習慣和態度,讓戴彰紀不再有賠大錢、犯大錯的經驗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痞客幫房屋二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